文:吉姆.保羅(Jim Paul)、布南登.莫尼漢(Brendan Moynihan) 拿到好牌,才留下 在學會遵守之前,違反規則誠屬不智。
「火箭阿伯」吳宗信,要讓台灣衛星搭MIT火箭上太空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一本教讀者如何從「殺豬公」進化到「上太空」的好書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吳宗信指出,現在太空科技商用化、加上台灣衛星產業鏈廣深,台灣有強勁晶片設計和半導體晶圓製造、高階封裝測試等產業鏈,有助台灣衛星晶片自製能力,帶動台灣太空科技發展契機。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展望全球太空經濟規模,根據資料,2020年規模達到3710億美元,預估2040年規模可到1兆美元,去年太空新創公司投資規模達150億美元,預估每年以1.5倍投資規模大幅成長。觀察台灣衛星實力,吳宗信指出,目前全球共有90個國家擁有衛星,台灣共送上15顆衛星,已具備自行設計並打造小衛星系統、次系統的能力。本該在台東升空的「飛鼠一號」火箭臨時「喊卡」 台灣很強,我們不用一直當老二。(中央社)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昨(6)日表示,台灣衛星實力可排名全球15至20名,明(2023)年60%至70%衛星元件、感測器等可自製,他建議鴻海可以考慮發展「太空殖民」。
展望台灣太空計畫,吳宗信透露,今年底台灣自製新時代氣象衛星獵風者可望發射升空。談及台灣在太空科技契機,吳宗信表示,太空科技是科技、經濟、工業以及國際政治現實的綜合體現,過去受限戰略考量,在技術移轉與擴散相較消費電子產品來得慢,各國將太空科技視為戰略資產,嚴格管制保護太空科技技術移轉和元件輸出。愛沙尼亞國會的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還諷刺說,希望德、法兩國不是因為害怕烏克蘭贏得這場戰爭,讓德、法兩國失去對歐洲的影響力。
德、法兩國未來必需要做出選擇,是將營運重心繼續留在中國,或是隨著這個印太經貿架構而轉向。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不只加速了這樣的變局,戰事出乎意料的膠著,使歐美國家有時間達成共識,展開制裁,更讓歐陸的情勢出現大幅度的變化。再退一步來說,並沒有人逼使普亭入侵烏克蘭,要俄羅斯挑起這場戰爭,這完全是領土擴張的野心,藉口克里米亞半島的歷史問題,與烏克蘭東部地區的種族糾紛,想要併吞整個烏克蘭。雖然這只是印太地區的重組,卻無疑將影響整個世界。
東歐國家近來的友台動作,暗示了這些國家將會快速融入印太經架構中,在美國重組世界供應鏈時,搶佔關鍵的位置,這將撼動過去歐盟的印太政策。雖然這樣的陰謀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過去許多人認為英、美兩國的長期國家政策,就是阻止歐陸上出現新的強權,或是進一步延伸來說,美國這個海權國家最重要的戰略,是封鎖整個世界島。
這並不是什麼陰謀論,因為方向已明明白白地擺在檯面上進行中,問題只在於沉迷過去美好時光中的人們,不願意正視未來早就改變的事實,這一點台灣社會甚至更為嚴重。因此不論是在軍事或經貿上,接下來2、30年將會有全面性的變化。可謂一語中的,直接點出德、法兩國正面臨的危機。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其一是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制裁行動,批評者認為一旦德、法兩國全面中止向俄羅斯採購能源,將嚴重影響兩國的發展,只能被迫以更高昂的價格,從別的來源採購,無形中削弱了德、法兩國的競爭力。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俄烏戰爭讓德國決定修憲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民調:過半民眾支持美國在境內部署核武 21國WHA為台發聲:9友邦接力高呼「台灣能幫忙」,駐法代表分析法德首次明言挺台「意義非凡」 俄烏戰爭衝擊歐盟能源,連接法國與西班牙的「MidCat天然氣管」有望敗部復活 英美拯救烏克蘭、歐盟只想救自己:為何西方集團對俄羅斯的立場如此分歧? 澤倫斯基:馬克宏曾要求「烏克蘭在主權上讓步」好讓普亭挽回他的面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美國所推出的印太經貿架構(IPEF),目前看來並不像是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更像是要重組供應鏈,簡單來說,就是將世界工廠搬到印太地區的其他國家。美國在反恐戰爭結束後,開始正視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推出一連串反制這兩個專制國家野心擴張的政策,結果間接打擊到德、法兩國。
如果普亭沒有做出錯誤的選擇,這些經濟制裁就不會出現。而德、法兩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之前談過的,歐盟與北約的競爭因素外,還有一個近期頗為流行的陰謀論,認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正在故意弱化傳統的歐陸強權。
其二是美國對中國的圍堵,迫使各國企業與中國脫勾,讓德、法兩國喪失龐大的中國市場。那些歐洲民主國家不能同時想要助紂為虐,卻又希望完全不必付出代價。
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並不是近期才發生的事,過去8年間烏東戰爭一直持續者。但近期的情勢增添了兩項新證據。德、法兩國為了利益,故意視而不見,現在受到影響才來跳腳,未免太過虛偽。這也導致歐洲內部在討論制裁俄羅斯的問題時,安全受到極大威脅的東歐國家會不假辭色地嚴厲批評德、法兩國。但反過來說,德、法兩國與俄羅斯、中國的往來,在某種程度上也間接助長了獨裁者的野心。所以嚴格來說,這個陰謀論有其真實的一面,但德、法兩國不顧這兩個專制國家的惡行,選擇繼續與其往來,就必需承擔這樣的風險。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放眼未來,美、中兩國的競爭恐怕會越演越烈,在軍事、外交、經濟、科技上全面針鋒相對。這雖然與美國的全球戰略脫不了關係,但更明確來說,是美國與其盟邦,回應俄羅斯與中國擴張野心的結果
無罪開釋後,迅速在政壇崛起,成為了重建日本的要角之一。並率先放棄派軍參與佔領日本,阻擋了蘇聯更進一步的野心,讓日本得以獲得保全。
然而,從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岸信介在「情份」之外,基於日本本國的戰略利益而挺台的首相「本份」思維。為什麽呢,因爲李登輝前總統是一位對於許多日本人不知道的事情非常熟悉的人。
還建議安倍進行修憲,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以及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並「任用女性閣員」。(日華懇提供)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傳真 111年3月22日安倍晉三2012年再度出任首相後,果真於隔年成立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後來也任命稻田朋美擔任首位女性防衛大臣。安倍家族「一門三相」,是日本最著名的政治世家之一。當蔣介石面臨國軍將領眾叛親離之際,他對這批前日本皇軍的將領反而更為信任,相對的也獲得他們全心全力配合蔣介石改造國軍,增進台澎金馬防務,並重新教育國軍少將級以下將校。
日華懇重申支持台灣加入CPTPP。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早在1954年就和台灣秘密成立反共聯盟,公開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
在台日兩國,都面臨老輩凋零,物換星移之際,恰巧李登輝前總統是一位日文講的比中文好,親日形象非常鮮明的政治人物,很自然而然的延續了台日之間的親善友誼。事實上,兩國之間的邦誼,若不落實在民間的往來互動,和雙方政治人物、社會賢達之間的私交上,那就會變得相對虛無縹緲,無所執著。
在這個情形下,李前總統強烈表示日本應該有勇氣,應該感到驕傲,在日本全國各地演講也讓人深受感動,日本人受到李前總統教導,身為日本人可以努力對國際做出貢獻。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二度卸任首相的安倍,一再表達希望親自來台,前往李登輝墳前祭拜的原因所在。
因此,當1986年9月,為紀念蔣介石百歲冥誕,在岸信介的牽頭下,日本一批政壇元老和工商巨頭,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在東京發起「蔣公遺德顯彰會」時,初創成員就高達6000余人。蔣介石甚至還授予「白團」負責人白鴻亮(即原日軍少將富田鴻亮)中華民國上將軍銜。根據最近幾年才解密的日本外交史料顯示,1959年7月時任首相的岸信介出訪英國,在與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會談時曾表示:如果中國佔領台灣,「將成為對日本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事實上,在戰後的日本政壇大老,以及老一輩的日本人,對蔣介石的感念是非常普遍的。
事實上,正是基於對蔣介石的「情份」感念,在蔣介石最落魄的時候,率先挺身而出協助蔣介石的,竟是他昔日戰場上的敵人:日本皇軍岡村寧次大將、根本博中將、富田鴻亮少將等等⋯⋯。更多次記載他與化名為「白團」的日本軍事顧問們聚會時的歡暢快慰。
Photo Credit: 行政院新聞局、朱正祺 @ public domain1967年岸信介訪台尤其,蔣介石不贊同美蘇觀點。為了避免訟累(就是會被我提吿索賠啦)。
事實上,岸信介之所以力挺蔣介石,主要是感念蔣介石在戰後「不念舊惡,以德報怨」的特殊「情份」。我個人也很榮幸的獲邀為「顧問」之一。